陈娇 践行爱的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者:冷学英发布时间:2023-02-22浏览次数:219


践行爱的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陶行知品德教育思想下大班幼儿爱的教育个案研究

昆山市城北富士康幼儿园  陈娇  215300

摘要】“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品德和为人处事教育的重视。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品德教育要先从爱的教育开始,学会爱人、爱物、爱国家等等。我们通过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了爱的主题教育,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与需求;通过交流分享妈妈们的回信来读懂、理解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理念,从而引导幼儿学会感受爱、表达爱。

关键词品德教育,爱的教育,个案研究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是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体现了他对学生品德和为人处事教育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学生品德思想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品德教育也是刻不容缓的。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奠基阶段,恰当的品德教育对幼儿良好个性与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纲要》中也提到,“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品德教育要先从爱的教育开始,学会爱人、爱物、爱国家等等。幼儿园关于爱的主题教育有许多,我们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以“给妈妈写封信”为切入点,开展了“爱之信”的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与需求;通过交流分享妈妈们的回信来读懂、理解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理念从而引导幼儿学会感受爱、表达爱。

一、从爱的表达中发现孩子的情感脉络与需求

用绘画来表征,是孩子们特有的写信方式,孩子们有的会通过一组图案来表达一件事,有的会用一个图案表示一个句子,还有的会用箭头或者横线来指代时间或地点的转换。当然,也会有一些孩子会用一些特殊的、自有的符号来表示想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哪种绘画的表征方法,孩子们都会竭尽所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想要倾诉的感情,满满地画在纸上。从这些“爱之信”里,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一些共有的想法与诉求。

很多孩子会和琳琳、洋洋一样,把和妈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用绘画的方式一一罗列在信上,这些孩子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孩子会在信中里提到和妈妈一起去旅游,和妈妈一起过生日。也有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孩子,会像洋洋一样列举生活中妈妈为自己做的好多事情,如送自己上兴趣班,烧饭等等。在孩子们心里,爱是一件一件真实的事件,如果要表达爱,必须是要和这些生活中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在孩子们眼中,爱其实就是生活中温馨的陪伴。绝大多数来自孩子们的“爱之信”首先表达的就是对妈妈的感谢,用描述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来讲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而从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发展来看,真实的生活经历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孩子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从和父母一起经历有意义、有趣的事件开始。从这些快乐事件的回忆中我们不仅能体验到孩子们在和妈妈一起快乐经历中洋溢着的快乐和幸福,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和亲人一起亲身经历更多事件的需求。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把信“读”给妈妈们听,更通过家长群沟通的方式帮助妈妈们读懂孩子的信,读懂孩子们的需求。








这样的“爱之信”是颇为让人心酸的,谁的童年不需要妈妈的陪伴,妈妈的关爱又是何人能够代替。在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过程中,当孩子成长过程中感到被爱、被尊重,他们就会成长为情感健康的成人,而孩子如果在安全、被喜爱和重视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的自我实现就变得更加可能。孩子的需求和我们的解读一起传递给了忙碌的妈妈们,妈妈们感慨万分,有的妈妈写下回信:妈妈因为工作没有给你足够的爱与陪伴,感谢你对妈妈的包容和信任,妈妈一定会改进的,我爱你!……








在孩子们的“爱之信”中,还有一小部分孩子不仅进行了爱的情感表达,更有对妈妈回应的爱的行动。不难发现,这些做出爱的回应的孩子,他们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同年龄的大班孩子,甚至有些能“共情”妈妈的心理。这些孩子的情感更为细腻,他们的情绪体验更为丰富。作为成人的妈妈们第一时间读到的往往是激动:我的孩子真是太贴心了,平时真是没有白疼她!但是,在激动过后,应该有对孩子更深地了解与感受,有对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敏感心理影响的反思与调整。这是孩子们的“爱之信”想传递的,也是我们教育者欲分享的。

二、在爱的回应里感受原生家庭不同教养的理念与方式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读到妈妈们的回信之后,这句话不止一次涌上我心头。对于孩子们人生中第一封认真的来信,妈妈们也都一一郑重回信。浮现在她们的字里行间中的,不仅仅是对孩子浓浓的爱,更有着对家庭生活、教育方式、人生信仰等等来自原生家庭中的理念与思想。


其实,妈妈们的回信,也表现出明显的分水岭,以上一封,可以说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回信。大概有五分之二的妈妈们,会通过这次回信来表达对孩子们进一步的要求与期望。她们有的会针对近段时间孩子出现的问题,比如“动作慢”、“和小伙伴不友好”等等,希望孩子们努力改正;有的则联系孩子们即将上小学的要求,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还有的则从未来人生的角度,对孩子提出更长远的希冀。无论是哪种希望,都直接反映出这一类家长内心的压力与迫切的愿望。在无锡这个近一线的大城市,学生升学的压力依然是非常大的,“望子成龙”的妈妈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进行了规划,提出了比同龄孩子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大城市中并非少数。我们看到妈妈们的希望,感受到她们迫切的心理,但是依然要用我们的专业与理念来引领这样的家庭采用更合适的教养方式。

从孩子的身心特点与心理发展需求来讲,这样的家庭更需要教育者更专业、适切的引领,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扎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个台阶;从家园共育的角度看,家园双方只有理念趋于一致,教育才能真正形成合力,事半功倍。所以,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更应该让这样的妈妈参与进来,采取更多元的方式帮助她们理解、感受。

在许多妈妈的回信中,也有很多打动我们和孩子的,值得我们学习与回味的来信。这些妈妈更关注孩子的爱的情感的培养,更关注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学习与感受。妈妈们说:“你说要送我的礼物,都是我平时喜欢的东西,看来你对妈妈的爱好都非常留意,想来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渐渐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小姑娘,善对他人,一颗叫‘爱心’的种子在你心中埋下了”;“陪伴你成长,和你一起拥有属于我们俩的回忆,这是妈妈最宝贵的财富。妈妈为你每一点一滴的成长而高兴”。从这些妈妈的回信中,我们能够发现她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教养孩子的一些实际的做法,生活中她们会赞赏孩子,更会提出适宜的希望,更对孩子的爱报以更为热烈地回应,这不就是我们所希望家庭教育最理想的样貌吗?

也许,在班级生活中,即使有这样的理想家庭教育下的孩子也未必如我们想象的优秀,也许这些孩子依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下的孩子必然是幸福感满满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安全和自由的,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孩子们收获成果的同时更会获得自信与快乐。我想,与这样的家庭共同展开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更多发声的机会,让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充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让幼儿园教育汲取更多优质家庭教育元素。

三、于爱的主题中思考教育的本位与价值

作为教育者,我们会预设班级内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能力、什么水平,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教学策略,这是我们对教育目标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其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而让人担忧的是始终或仅仅思考这些,教育一个完整的儿童比培养一个能力出众的儿童更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情感需求应该放在更首要的位置。从教育者自身来说,绝大部分都有这样的学术认知,但学术认知却往往趋于自身认识、工作实践,甚至趋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忙碌于主题研讨、课程开发、等环境创设等的同时,应该要静心思考,贯穿于整个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哪些是被我们忽视,而孩子却又最需要的。

很多幼儿园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都会邀请妈妈或者外婆、奶奶走进班级,用各种方式来热热闹闹地开展活动,为妈妈们庆祝节日。我们也有过一些班级开展过亲子服装秀、亲子游戏等等活动,在半天的欢乐、愉悦之后,我们也会思考,这样的活动带给孩子怎样的经历,带给妈妈们怎样的感悟,我们的活动其价值核心是什么?这样的方式是否能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在探究研讨之后,我们认为,源于“三八妇女节”节庆活动所蕴含的价值其主旨应该是“爱”,应该是在感受、表达、传递、分享爱中体验亲子之间爱与关怀。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重新调整了各年龄段三八节庆祝活动,因而才有了大班系列活动“爱之信”。

在经历了“爱之信”系列活动之后,我们对于家园共育的话题也有了一些新思考。家长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被感染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在于体验和经历,我们在进行家园沟通与合作教育的同时,首先要关注情感的交流,在理念趋同之前情感先趋同。流淌在“爱之信”里的感情因子,使得我们的孩子、妈妈和老师们共同获得深层地情感体验,也不断促使老师们真正走进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再次思考家园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还在幼儿园大厅里进行了班级“爱之信”的展览,作为爱的分享和传递,让其他班级、其他年龄段的家长、孩子们都走入我们的活动,感受这一份爱的表达与传递。这一分享活动,受到了其他家长们的关注与欢迎,尤其是年长的家长们,他们专注地读着每一封信,久久地站在展示区不愿意离开。虽然,我们没有与这些看信的家长深入交谈,但是从他们互相交流的三言两语和时而思考、时而开怀的神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爱之信”中所表达的信息的认同、惊喜和欢欣。也许,他们也有所发现,也学,他们也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