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菲菲 夯实‘儿童本位’,优化环境创设

发布者:冷学英发布时间:2023-02-22浏览次数:289




















夯实‘儿童本位’,优化环境创设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环境创设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发表过著名的教育言论,即‘教、学、做’合一,从陶先生的理论中能够看出这个教育言论是生活现象的说明,也是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是做,对自己的成长是学,对我们的影响是教。教学做是生活中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生活环境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拥有适合他们生长和生活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儿童本位;优化;环境

《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而幼儿园中的环境定义也随着幼儿成长在有所改变。小班时,环创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氛围,营造一个让孩子们喜欢,愿意投入进来,像‘家’一样的地方;中班需要在小班的基础上更多的突出孩子自己,环创不再只是给我们的一种感觉,它还需要提供各种活动上的便利,方便孩子学习,方便孩子操作;当来到大班时,环创的主体变成了孩子,环创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个班级幼儿的喜好,让孩子自主地发挥,自主地投入,在环创的过程中感受自己是班级主人翁的成就感。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幼儿明白环创给我们的不单只是用眼睛看那么简单的,更多的则是思考、动手、观察和探索。

一、环创是课程活动的延伸

对于教师来说在一开始面对环创时其实是很迷茫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最后能呈现出什么效果?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和摸索的,而在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发现,环创的目的不单单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身心愉悦的环境,更多的是对于主题课程的体现,只有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耳融目染的环境之下,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好地参与进来。比如在美工区中我们在开学初的环创时会选择留白一块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以后孩子们在美工活动之后的展示墙,每一次美工活动后幼儿都会烦恼自己的作品没有展示的地方,而就算有展示的地方也只是暂时的,但是美工区有了一块留白的地方之后,幼儿就能有选择性地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美工区,不仅能够为幼儿带来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就感,也能让幼儿在一学期之后,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在美工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在生活区中我们也创设了一块记录幼儿跳绳的板块,通过期初和期末以及自己对这学期定下的目标,让幼儿能够在每一次练习跳绳之后去观察这个区域自己设定的目标,也让幼儿通过记录和对比,了解到这学期自己在跳绳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从这两个小点里能够很明确的感受到,环创对于我们幼儿的成长有很好的记录作用,让我们能够将课程中的内容更好地延伸出来,不仅让整个班级的环境内容更加丰富,也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得到比之前更好地成长,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环创是儿童本位的体现

陶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再到学会学习。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的,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配合孩子们一起营造一个他们喜欢的环境。

1.材料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环创的主导性还比较困难,但他们对于环创的兴趣是很高涨的,他们能做的就是配合班级环创的需要,一起动手收集各种材料,那些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和那些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都有可能成为班级环创的主角,而孩子们在看到自己收集的材料出现在班级中时也会激动地手舞足蹈,和旁边的同伴一起分享,这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也在这小小的环创过程中提升了幼儿作为主人翁的主体性。比如我们也会在每一次环创之前和班级里的幼儿分享我们需要哪些材料,需要所有人一起收集,这样可以调动班级幼儿的积极性,在收集的过程中幼儿也能知道这些材料的名称,同时激发幼儿去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班级的装饰,虽然小班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很弱,但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也能让幼儿感受环创和他们息息相关。

2.幼儿的痕迹

来到中班之后,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能够根据班级的环创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这里可以加些小朋友的涂鸦作品,那里可以放一些小朋友的照片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环创时的集思广益,也是他们参与自己班级环创的见证。在幼儿最喜欢的建构区中,我们可以看到墙面上的大都来自幼儿的搭建,对于幼儿熟悉的搭建材料,他们也能够运用不同的搭建方式来进行搭建,幼儿将自己知道的搭建方式画下来,不仅能够给其他小朋友观察,也能更好地贴近建构区的主题,完成建构区的环创内容。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在成为大班幼儿之后,教师便可以把环创完全抛给幼儿,从选材、到材料的收集再到环创的呈现,每一步都由幼儿作为主导,在增加幼儿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之后也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在班级中我们会利用讨论、谈话、投票等方式决定最后的环创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鼓励幼儿一起准备各类材料,再一起装饰,最后得到大家都满意的效果。在创设班级的自然角时,我们首先和班级幼儿进行了商讨,确定了最后种植的内容,接着大家再一起收集该如何种植才能得到更好地种植效果,最后大家设计了值日生的排班表,大家互相照顾,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班级幼儿的想法,也提升了班级幼儿的凝聚力,同时也通过大家一起合作的环创更好地体现了‘儿童本位’的概念。

三、环创是良好规则的媒介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能顺利开展一切班级活动的基础,而一个班级要立好良好的常规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周而复始的以大人的口吻去强调,去要求,那么对于幼儿来说这就是一种束缚,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更多的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疲态,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遵守了。相反的如果能够将各种规则融入到幼儿每天都能接触的环境上,那么幼儿也能够在这样耳融目染的环境之下慢慢了解规则,掌握规则,最终遵守规则。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孩子就像是喂鸡,强迫孩子去学习,硬把知识灌给他,这样掌握的知识是不会牢固的。但是如果让孩子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班级中有一块‘约定,成长’的角落,让孩子们每个月都自己确定好这个月需要养成的习惯内容,让孩子们互相监督,自己记录在这个月中的完成情况,这样每个月幼儿对于规则的遵守情况,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并且在班级参与活动的时候也能在看到规则内容之后自觉地遵守,这样也让幼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自觉自然地就遵守了班级常规,也减轻了我们老师的负担。

四、环创是家园互动的平台

陶先生说过“孩子的学校生活只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一个部分,孩子更多的是接受家长的教育,因为孩子和家长接触的时间更多,关系更密切。”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配合对于我们学校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家长的配合是班级环创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从环创初期的材料收集以及亲子之间的作品创作,再到环创中期亲子之间的调查表以及照片的提供,再到环创完成之后家长们对于后期材料的提供,这一步步的内容都是家长对于老师工作的配合,也是家长见证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也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慢慢靠近。

幼儿园的环创不单单只是将墙面填满,它是聚集了孩子、老师以及家长的智慧,见证了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幼儿科学教育的痕迹,也让幼儿在一次次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相信幼儿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拥有更好地成长!

[1]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讨论集[M] 上海:儿童书局 1932:上篇:1